Skip to main content

维也纳正在庆祝其最著名的杰出子民之一——约翰·斯特劳斯二世的200周年纪念。约翰·施特劳斯在他那个时代成为了最受赞誉的作曲家。在他生前,被誉为“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是他的时代的音乐超级巨星,也是维也纳今天被誉为“音乐之城”的主要原因之一。曾被认为是引发争议和大胆的华圆舞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舞蹈之一。

2025年标志着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诞辰200周年,他的名字是维也纳圆舞曲的代名词。施特劳斯被亲切地称为“圆舞曲之王”,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将圆舞曲从一种简单的民间舞蹈升华为精致的艺术形式,并提升了奥地利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

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是著名作曲家兼指挥家约翰·施特劳斯一世的长子。尽管父亲并不赞成子女从事音乐事业,认为音乐家的生活充满艰辛和不稳定,不适合他们,但施特劳斯依然追随自己的热情,秘密学习小提琴和作曲,并在维也纳的一家餐馆里指挥自己的舞曲乐队。1849年父亲去世后,施特劳斯接管了家族乐团,声望迅速超越父亲,成为了当时最负盛名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要确立自己独立于父亲的地位外,他还需与两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兄弟约瑟夫和爱德华竞争。根据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博物馆的记载,施特劳斯曾评价约瑟夫:“他更有天赋,而我更受欢迎。” 他的乐团在国际巡演时面临着巨大的后勤和财务压力,最终在1870年,他将乐团的领导权交给了两位兄弟,以便自己能专注于音乐创作。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施特劳斯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音乐的创新态度,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成功。

虽然圆舞曲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但是,是施特劳斯将这种舞曲打磨成了一种精致优雅的艺术形式,适合在音乐厅和上流社会中演出。他的作品融合了抒情旋律、丰富和声和生动的配器,为舞曲设立了新的标准。在他的500多部作品中,《蓝色多瑙河》(写于1867年)、《维也纳森林的故事》(1868年)和《皇帝圆舞曲》(1888年)等圆舞曲仍然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蓝色多瑙河》成为了维也纳音乐遗产的象征。最初作为一首合唱圆舞曲创作,它的管弦乐版本在1867年巴黎博览会首演后,迅速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喜爱。今天,它常常出现在新年音乐会的演出中,并且与施特劳斯的其他圆舞曲一起,帮助巩固了维也纳作为“音乐之城”的地位,并且为这座城市的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以施特劳斯作品为主题的音乐会和节庆活动成为了主要的旅游活动。这首曲目也出现在库布里克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幕经典镜头中,作为一个巨型太空站在星际间旋转的背景音乐。

虽然施特劳斯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圆舞曲,但他的轻歌剧同样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像《蝙蝠》(Die Fledermaus,1874年)和《吉普赛男爵》(Der Zigeunerbaron,1885年)这样的作品,将灵动的旋律与喜剧性的故事情节相结合。这些轻歌剧填补了古典歌剧与大众娱乐之间的空白,影响了像弗朗兹·莱哈尔(Franz Lehár,1905年《风流寡妇》的作曲家)这样的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轻歌剧将维也纳的文化魅力延伸至音乐厅之外,助力维也纳成为全球轻歌剧之都。

施特劳斯的音乐经常在重要活动和国际博览会上演出,将维也纳的文化带向全球观众。施特劳斯的管弦乐团在1867年巴黎博览会上演出,《蓝色多瑙河》因此获得了国际赞誉。他的作品还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亮相,展示了奥地利的文化和工业成就。此外,施特劳斯还曾在1862年伦敦国际博览会上指挥演出、在1856年至1865年间每年在俄罗斯执棒,并在1876年美国费城百年博览会上指挥他的乐团每日在主展馆演出。另外,施特劳斯的作品还颂扬了哈布斯堡帝国的辉煌,例如他在1888年创作的《皇帝圆舞曲》,是为了纪念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会晤。

自1939年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每年都会在维也纳市中心著名的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举办新年音乐会,而施特劳斯的音乐始终是其中的一部分,彰显了他与奥地利文化认同的深厚联系。这一年度传统通过电视和广播向全球观众转播,让数百万观众领略奥地利的音乐遗产。

施特劳斯的音乐在欧洲乃至更广泛的地区广受欢迎。他的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巡演让各地观众领略了维也纳圆舞曲,促进了全球对奥地利音乐传统的欣赏。相传,勃拉姆斯曾在一把扇子上为施特劳斯的妻子题写了一句俏皮的献词:“遗憾的是,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约翰·施特劳斯。”

2025年是施特劳斯诞辰二百周年,全球各大音乐厅无疑将通过演奏他深受喜爱的圆舞曲和轻歌剧来纪念他的贡献。在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博物馆和一年一度的施特劳斯音乐节将在纪念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约翰·施特劳斯2025”官方网站公布,纪念施特劳斯的活动将在维也纳不少于69个地点举行。具体活动包括:2025年10月25日,维也纳市政厅将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施特劳斯的经典名作。此外,维也纳音乐协会将举办一系列圆舞曲音乐会,以施特劳斯时代流行的配器方式演奏。此外,一场露天音乐会计划于2025年7月5日在市政厅公园举行,届时将有来自15支乐团的800名音乐家演奏施特劳斯的作品。

尽管他曾三次结婚,但施特劳斯在1899年6月3日去世时并未留下子嗣,而是留下了一笔经久不衰的音乐遗产。他的二百周年纪念是一个契机,让人们思考其音乐在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层面的意义。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昔日时代的优雅与乐观,也提醒人们音乐的力量能够跨越时空,将人们凝聚在一起。

图片:《第三人》拍摄地,奥地利维也纳,2023年10月5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金色雕像位于市政公园内,是电影《第三人》中维也纳地标蒙太奇的一部分。 © IMAGO / SOPA Images
WordPress Cookie Notice by Real Cookie 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