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谈判一项稀土协议。自与中国的贸易战限制了美国获取中国稀土资源以来,美国一直在寻找这些关键矿产的替代来源。此前与乌克兰的稀土协议尚未实现,特朗普总统现已指派其非洲事务高级顾问Massad Boulos负责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敲定该协议。
Michael Thake
2025年4月30日
English version | French version | German version
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DRC)这片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自2025年1月以来冲突加剧。由卢旺达支持的反叛武装组织M23发动快速攻势,占领了戈马和布卡武两座城市,导致至少7000名平民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对关键矿区省份的控制权受到威胁。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非洲高级顾问Massad Boulos近日对矿产协议发表了乐观的声明:“你们已经听说过矿产协议的事。我们已经审查了刚果的提案。我很高兴地宣布,总统和我已经就该协议的发展路径达成一致。” 根据该协议,美国的国防和科技公司将获得刚果的钴、锂和铜矿储备。作为交换,美国将提供军事培训和装备——甚至可能派遣军队——协助夺回被叛军控制的地区。
美国在经济和国家安全所依赖的资源上高度依赖中国。目前与中国的贸易战进一步凸显了这一问题。与刚果民主共和国(DRC)达成协议,如果能明智地执行,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从战略角度看,与刚果达成协议是合理的。美国必须减少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否则将在国防、制造业和清洁能源领域落后。但前进的道路狭窄且充满风险。为了成功,华盛顿必须将透明度和治理改革作为协议的核心,协调与欧盟等盟友的合作,避免将合作过度军事化,因为这可能使其作用适得其反,并支持长期的制度改革,而不仅仅是短期的资源开采。如果不采取行动,将巩固中国的近乎垄断的地位,使美国在经济上更易受到威胁。
拟议中的协议重新激起了一个紧迫的地缘政治问题:美国还能否抗衡中国对非洲关键矿产资源的控制,还是已经为时已晚?目前,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矿产资源主要由中国企业主导。
北京和华盛顿都在争夺制造各种产品所必需的原材料,从绿色技术产业到武器制造。世界银行(2020年)的《矿产为了气候行动》报告估计,钴、锂和石墨等关键矿产的需求将在2018年至2050年间增长500%。
美国国内缺乏足够的钴资源,而在本土开采新矿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相比之下,中国在过去二十年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各地获得采矿权并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到目前为止,美国在非洲的矿产外交中几乎缺席,使得中国得以在非洲大陆扩大其影响力。
中国在2023年对非洲的投资达217亿美元,其中约100亿美元专门用于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相比之下,美国仅投资了74亿美元,其中仅有3亿美元用于发展矿产资源领域。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2024年)还发现,中国供应了美国在24种关键矿产中超过50%的需求,以及90%的稀土元素。
中国的主导地位源于数十年的规划和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北京不仅掌控着大规模的资源开采,还控制着精炼和中游加工环节,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一种互利甚至相互依赖的关系。相比之下,美国在与非洲国家打交道时主要依赖私营部门的合作,通常涉及大量本地私营企业、繁琐的行政程序,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所需做出的调整远比中国提出的协议复杂得多。
拟议中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协议可能为美国带来突破。该协议将使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增强美国在电池、太阳能和国防等领域企业的实力。刚果民主共和国也可能与西方合作伙伴保持一致,有可能会改善劳动和环境标准,而这些国家的民众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待遇和不当行为表示不满。但成功远非必然,美国的控制权已经遭遇挫折,例如2016年中国洛阳钼业集团(CMOC)从美国公司Freeport-McMoRan手中收购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全球最大的钴矿。
美国参与刚果民主共和国事务,可能推动积极的改革并帮助打击长期困扰刚果采矿业的腐败问题。合同透明、社区利益共享以及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此外,打击童工问题一直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采矿项目中的重要议题。
特朗普前一任期对非洲的关注主要限于贸易平衡和反恐。他的第二任期似乎更加注重“大国竞争”,但仍对多边合作持怀疑态度。此外,随着特朗普最近实施的关税,尤其是针对中国,寻找稀土矿替代来源成为美国总统的首要任务。
美国非洲高级顾问Boulos坚定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结束冲突的努力”。这项矿产协议将“确认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领土完整”。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有人担心美国企业可能成为被勒索的目标,而美国军方则可能被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美国军事介入——旨在保障供应链安全——有可能重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卷入纷争的覆辙。
时间紧迫。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达成矿产协议并非灵丹妙药,但这或许是美国重塑全球矿产供应链规则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